0%

《老炮儿》观后感

  这部电影之前,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》的铺垫,对老炮儿里面的剧情,总有些些触动,子女教育,父母教育。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都是头一遭儿,当自己无法承担故事的责任时,父亲会顶上去,母亲也会顶上去,可当父母也无法抵挡来自生活的寒风时呢?

良心,这个是自己最不应该长出来的玩意,如果没有良心,看到父母在异乡苦苦等待那辆汽车的无助身影,自己的心不会感到委屈,那个时候才猛然觉得在老家过得很滋润,人际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的父母,一下子变得对周遭那样不知所措,那时候恨着父母也恨着生活,而现在想来,是恨自己的无能吧,父母已经尽力了,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继续熵增,自己近乎赌气也可以说是孤注一掷地把希望都押在父母身上,现在觉得自己那时候可真不是个人,哈哈。情绪冷静下来后,马上在某宝上买了之前正常渠道怎么也办不下来的手续(主要是自己给猫咪打过疫苗后没有拿到医生的免疫签章,工作人员没有主动告知后续风险的义务),后面免疫站证书,宠物托运,接机整个流程比自己想象中顺利得多,几百块钱换到了家人和宠物的安全、自己的知识面的扩大,其实还是还挺值的。

  谁能想到自己高速开车最终是由不会开车的母亲和父亲教会的呢,哈哈。看到六爷和他儿子,总能想起父亲和哥哥的相处之道,也总会想起父亲和自己的相处的往事。自己在没有醒悟之前,也是和父亲常常发生冲突,作为一位非常开明的父亲,可自己一直在愤怒父亲的无能,觉得别人的父亲都会开车,为什么我的父亲不会呢?而如今看到身边这一批批刚毕业的同事,好像突然有一点点能理解父亲的那种无力的心情,也有了一些羞愧——明知他们会走弯路,却各种阴差阳错不得不看着他们走弯路,当然自己没有那么高的威望是一方面原因,即使提出了一些“中肯”的建议,小孩子们还是会觉得“你凭什么教我,你比我强么,还不是和我一个岗位”;一方面也是自己对这些人能力的上下限认知是不全面的,自己提出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可能已经和最新的环境不适配,误导新人之后,就进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威望,老了吧,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衰老。

  为什么人要不断学习,想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已无法发生变化,如果我站在不涉及利益的局外人的角度下,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不断更加明白的“明白人”,让后来人都能以笔者身上的事故为戒,让大问题化为小问题,小问题化为一股清风,四海之内皆兄弟,五洲震荡和为贵。而老炮儿这部电影,则是反其道而行之,清楚明白地告诉观众,如何将小问题转为大问题,如何将大问题最终变得无法收场,这就是天道,总有头铁的人会舍得一身剐将体面人拉下马。

  看到张学军(六爷)就像看到了长大了后的马小军,越来越发觉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,原来凭借暴力闯出来的威望,和现在儿子想要过上和那些飙车族差不多的日子,有着巨大的冲突。“凭什么他们可以开豪车,抱美女,住大宅子,而我只有个坐了牢的父亲,早早离世的母亲,一个无名无份的姨,什么事业也无,我是谁呀,我谁他妈也不是,就是一个小老百姓,一枚过不了河的小卒子”。

  按古代人的寿命,笔者已经走过了一个普通人的大半生,从生活中、电影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兄弟姐妹情谊,渴望过、羡慕过、尝试过、失望过、最后也曾绝望过,那是一种不知道自己身处绝望的迷惘。要说起责怪他/她人,把问题一味地推卸到第三人身上当然容易一些,自己承担起自己的问题而不陷入“自责地狱”就困难得多。大概现在的自己已经走过那个阶段吧,知道众生都不容易,那些伤害过我的人,他/她们并没有因为伤害我而得到了什么好处,反而常常因为自己的短板而周期性的陷入生活的困境,这些人们自己的委屈还没有能够找到贵人来包容和宣泄,更罔顾照顾到我这个最微不足道的“陌生人”的情绪和利益呢…偶尔吃饱了撑得慌时,会有一种想起那懵懵懂懂地贱卖了敦煌文物的王道士,指责和惩罚他,其实没有任何意义,他太卑微、太渺小,太愚昧,也太微不足道,他只是那个时代、那个环境下,错步上前的一个小丑,愤怒和那些巨大的损失确实是他带来的,可不作为的我,难道有资格去指责王道士?也许我在那个时代下为了保全性命,为了发扬光大自己的门派,也会和洋人做出同样的交易,最终无非是多卖几个钱或者少卖几个钱的区别,贫瘠的土壤如何孕育出饱满的稻谷呢?

  这部电影给我很多的思考,不光回想起自己和父母的相处,也想起了如果自己成为父母,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呢?笔者能够让悲剧尽量少地发生吗…

《觉醒年代》 《大鱼》 《老炮儿》 《东北告别天团》
陈独秀 销售员父亲 张学军 父亲
儿子们怨恨父亲不管不顾自己和母亲,还娶了新老婆,生了孩子 父亲满口大话,爱吹牛 97年父亲打架入狱,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父亲年轻时出于义气打群架坏了事而入狱,出狱后没有人愿意接纳他工作,郁郁而终
延年、乔年 儿子 张晓波 范大明白